白山市大力实施湿地保护,有效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推进了生态立市进程。
湿地是一种介于水陆之间的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分为沼泽、湖泊、河流、水库、塘坝等类型,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抵御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近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拿出7亿元用于湿地保护。2011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总投资达129.9亿元。
白山市是吉林省东部水源保护与涵养区,也是吉林省江河、森林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共有湿地4.23万公顷,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对推进白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近年来,白山市把湿地保护与恢复作为生态立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来抓。2013年至2015年相继建立了白山珠宝河、临江五道沟、长白泥粒河三处国家湿地公园和长白鸭绿江源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95万公顷。各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到位资金600余万元,各项建设有序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